Google Adsense

2012年7月7日星期六

马来西亚的特有文化~峇峇娘惹 (文来自百度百科)



峇峇(音bā bā),又作“巴巴”

峇峇娘惹是十五世纪初期定居在满剌伽(马六甲)、满者伯夷国(印尼)和室利佛逝国(新加坡)一带的大明国后裔,是中国人和马来人结婚后所生的后代,称为baba nyonya,峇峇娘惹是翻译,在土生华人,在马六甲、新加坡都比较多。男性称为Baba “峇峇”,女性称为Nonyan“娘惹”。土生华人的文化是中国传统文化和马来文化的融合,他们的语言,习俗,饮食都有鲜明的中国和马来特征。明朝时期,郑和来到马六甲和汉丽宝公主下嫁时,兵士与当地马来人结婚,造就了独特的峇峇娘惹文化。像马来西亚金花苏珊·博伊儿就是娘惹族。



来源

这些峇峇人,主要是中国明朝或以前移民到东南亚,大部分的原籍是中国福建或广东潮汕地区,小部分是广东和客家籍,很多都与马来人混血。某些峇峇文化具有中国传统文化色彩,例如他们的中国传统婚礼。


语言文化

峇峇人讲的语言称为峇峇话,其并非单纯的福建话,而是使用汉语的语法,依地区不同,参杂使用马来语、泰语词汇的比例也随之不同。

有些受华人教育的华人也称那些从小受英式教育的华人为“峇峇”,这个用法有藐视的意思,即所有指的华人已数典忘组或者不太像华人了。此外,当地的闽南人亦有句成语:‘三代成峇’,根据这个定义,所有在马来西亚出生的第三代华人也都成了峇峇,这个定义没有藐视的成份,意味到了第三代华人,由于适应当地的社会环境,其文化难免带有当地色彩。


 峇峇娘惹 - 娘惹文化

“娘惹”原本是指华人与马来人婚配的后代子裔,尤其是指女性,尔后演变成泛指华人与马来人相融的文化,峇峇娘惹的文化在一定程度上受到当地马来人或其他非华人族群的影响。这也包含饮食在内,因此在马来西亚也能吃到很多的娘惹菜,如甜酱猪蹄、煎猪肉片、竹笋炖猪肉等。喜食甜品的人也可以在娘惹菜中找到知音,由椰浆,香兰叶、糯米和糖精制而成的娘惹糕甜度适中,嚼头儿足着呢。


峇峇娘惹 - 崇拜孙悟空

峇峇娘惹是一个比较多祭拜“大圣佛祖”的社群,他们跟马六甲及槟城的土生华人一样,甚至发起组织了祭祀“大圣佛祖”的庙宇,本地的保安宫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保安宫大约在100年前由一批土生华人创建,“大圣佛祖”便是该庙的主神


峇峇娘惹 - 峇峇娘惹古迹博物馆 The Baba and Nyonya Heritage Museum

海峡华人或峇峇娘惹是吸取了马来文化的华裔贵族后裔。在郭陈祯禄路上,有着一整排 19 世纪海峡华人的店屋及古老屋子,这里俨然是小型的峇峇娘惹博物馆。这些巴罗克风格的建筑物是典型富裕华人的住家。长型的屋子,屋内又非常宽敞,里边有一个天井,可以容许阳光及雨水进入屋内。那些厚重的木制家私,皆是以中国的红木制成的,其设计则融合了中国、英国维多利亚及荷兰风格。有些家私拥有丰富的珍珠母镶嵌了盛开的樱桃花及各种鸟类。屋里的陶瓷则是这些海峡华人特地向江西省及广东省,要求定制而进口的。


珠子鞋,KEBAYA,BAJU PANJANG

相信如果谈起峇峇娘惹文化,另一个最让人认识的“遗产”,不外是珠子鞋。可是,珠子鞋并不是娘惹族最早的鞋子,而是后来受到西方国家文化影响而产生的产品。

娘惹族最早期穿的鞋叫“Terompah”,是一种类似木屐的拖鞋,但是少了木屐上横跨包住脚的那片塑料片,而是一颗“小圆柱”,锁在姆趾与第二支脚趾之间,利用这两个脚趾的力夹着它来走路。“Terompah”是来自印度的鞋款,一般上娘惹族都是在家里,或在厨房工作、洗衣时所粗穿。

娘惹族比较高级的鞋子,以前就有以天鹅绒编织成的。这种鞋的绣工非常考功夫,先把天鹅绒线给一一拆散出来后,再慢慢绣成各种图案,出来的效果非常精致。


娘惹族最早穿的是BAJU PANJANG。早期娘惹族的鞋子都是平底鞋,后来有了KEBAYA跟SARUNG后,才有高跟的鞋。这是属于比较摩登的设计,而高跟鞋就只能配KEBAYA和SARUNG穿,不能搭配BAJU PANJANG。这就是娘惹族的穿鞋“法则”。


由于讲求衣服和鞋子的搭配,每一名娘惹族都有好几双不同的珠子鞋,包括从图案、颜色来搭配KEBAYA或着SARUNG的颜色。
有些娘惹族要求比较高,珠子鞋的设计甚至要和KEBAYA或SARUNG的图案一样,并且还另作一个珠子包包,全套出击。

没有评论:

发表评论